【东西方家庭教育差异】中西方家庭教育差异_中

时间:2020-06-04 17:29来源:作者:点击:

导读:

东西方家庭教育差异:看重日常生活行为和习惯

西方家长:从小教起从日常教起

西方家长重视从日常行为与情感中对孩子进行“做人的教育”,注重从内心情感去尊重别人,看重的是日常生活的行为与习惯的培养。

中国家长:忽视了“做人的教育”

我国家长和幼儿教师往往脱离孩子心理发展的实际,例如幼儿园时就提出爱国主义、革命英雄主义、伟大理想主义的教育,忽视基础的行为习惯、良好的人际交往等与孩子发展阶段相适应的“做人的教育”。

我们一直谈教育要循序渐进,这不仅适用于智力教育、知识教育,同样适合于做人做事的道德教育。现在我们的孩子道德观念淡漠,社会性发展差,这与家长忽视对孩子最基础的“做人教育”不无关系。

【东西方家庭教育差异】中西方家庭教育差异_中

东西方家庭教育差异:让孩子学会独立

西方家长:让孩子自己动手学会独立

西方家长一般都相信孩子具有自我反省和教育的能力,孩子要自己劳作,自己生活,从劳作做中得到快乐,从动手中获得各种知识,学习各种技能。孩子能做到的,就让他自己做,这是对孩子的尊重。

中国家长:层层保护种种溺爱

中国的家长过分注意孩子,一家人时刻关照他,陪伴他。对于孩子的日常生活包办替办,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。

【东西方家庭教育差异】中西方家庭教育差异_中

东西方家庭教育差异:让孩子自然发展

西方家长:让孩子自由发展

西方人巴望孩子成名成家的观念相对比较淡薄,他们并不煞费苦心地设计孩子的未来,而是注重孩子的自由发展,努力把孩子培养成为能够适应各种环境,具备独立生存能力的社会人。

他们的家庭教育是以培养孩子富有开拓精神、能够成为一个自食其力的人为出发点的。

西方国家的很多家庭都十分重视孩子从小的自身锻炼。他们普遍认为,孩子的成长必须靠自身的力量,因此从小就培养和锻炼孩子的自立意识和独立生活能力。

孩子小时候就让他们认识劳动的价值,让孩子自己动手修理、装配摩托车,分担家里的割草、粉刷房屋、简单木工修理等活计。此外,还要外出当杂工,如夏天替人推割草机、冬天铲雪、秋天扫落叶等。西方孩子从小就从事的送报等劳动,本身就是一种吃苦精神的磨炼。在寒冷的冬天,当中国的同龄孩子还在热被窝里熟睡时,西方孩子早已起来挨家挨户去送报了。

中国家长:期望过高只重学习

中国的许多家长望子成龙心切,因而超越孩子实际水平的高要求、拔苗助长的教育方式、恨铁不成钢的态度在家庭里到处弥漫。

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,除生活上加倍关心外,家长最关心的是孩子的学习。为使孩子学习成绩好,将来“光宗耀祖”,学习之外的事情家长都不让孩子干,似乎学习好就是万能的,而对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、社会适应能力、心理健康程度、道德情操以及公民意识等则关心甚少,有的甚至完全不顾。从孩子出生到成年,家长几乎把孩子的一切都包了下来,做饭、洗衣服、打扫、攒钱供孩子读大学、出国、结婚、养儿育女等。

【东西方家庭教育差异】中西方家庭教育差异_中

东西方家庭教育差异:重视和孩子的心灵沟通

西方家长:经常沟通重视心理健康

西方的家长更加重视孩子健康心理的培养,因而很注意与孩子的情感交流,关心孩子的心理需要。

家长把快乐教育作为一项重要的教育内容来实施。他们经常和孩子一起讨论问题,孩子遇到不顺心的事也愿意跟家长商量。

心理学的研究表明,健康的心理对于孩子的成才和健康人格的塑造至关重要。

中国家长:更关心生理需求而忽视心理需求

现实生活中我国不少家长的做法却正好相反,他们日常生活中对子女的关心基本上集中在孩子的生理需要方面,很少关心甚至根本无视孩子的心理需求,忽视孩子健康心理的培养和性格、意志的磨炼。

其结果是在相当程度上导致了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过低,以至经不起生活中的压力和挫折,即使是一件小事也能使他沮丧、颓废、自暴自弃,动辄离家出走,甚至轻生厌世。此类事件近几年各媒体屡有报道,这些大部分都是家庭教育水平低下的结果,更确切地说是家长忽视对孩子健康心理的培养而造成的悲剧。

【东西方家庭教育差异】中西方家庭教育差异_中

12

最新文章
推荐文章
相关文章

热门标签

好妈妈网—如何做一个好妈妈|胎教早教育儿知识大全

备案号:

声明: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,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