怎样培养孩子独立性

时间:2020-06-04 12:56来源:作者:点击:

导读:

随着孩子慢慢长大,父母们应该开始让孩子自己做一些事情了。那么问题来了,怎样培养孩子独立性?带着疑问,一起来看看吧。

怎样培养孩子独立性

新年了,孩子又长大一岁,当妈的会希望他比往年更独立。

有些妈妈会开始尝试让孩子自己吃饭,自己睡觉,自己如厕,等等。

可是你知道吗?凡事让孩子自己做,未必有助于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哦。

这个话题,还要从孩子的黏人说起。

今天,就请陈忻老师结合儿童发展的特点,给大家聊聊如何培养孩子的独立性。

很多爸爸妈妈希望培养孩子的独立性。在孩子还很小的时候,试图通过让孩子自己去玩,让孩子自己去睡,让孩子自己吃饭等等,来培养孩子的独立性。

如果孩子黏着妈妈,或者是要妈妈陪睡,妈妈就非常担心了,生怕这会伤害孩子的独立性。

有个妈妈跟我说,我老公总说孩子黏人。我一看,其实呢,她家孩子只有三个月。爸爸显然不了解儿童发展的特点。

还有个妈妈说,为了培养孩子的独立性,坚持让他自己睡觉。回想起和大宝分床睡的这 3 年半,几乎都是在纠缠和不愉快中入睡的。

本来是想培养独立性,结果却适得其反,还增加了孩子的焦虑。吃手,咬指甲,一个接着一个来!

看了这些故事,我真的很心疼这些孩子。父母不理解孩子的独立性是什么,也不理解孩子的独立性是怎么发展的,一味认为,让孩子自己做事,就是培养独立性了吧?其实,事实还真不是这么回事。

黏人,也是独立的基础

小宝宝黏人,这很正常。一方面他行动能力弱,需要主要照料者的照料。另一方面,他通过得到主要照料者(以下我都用妈妈来代替)的照料,建立起和妈妈的亲密关系。

孩子怎么建立和妈妈的亲密关系呢?

有一项婴儿研究观察到,四个月大的宝宝,在饿了时放声大哭,一旦妈妈靠近他,还没开始喂奶,他往往已经渐渐止住哭声。

这说明,在每天稳定的生活中,孩子认识了妈妈的照顾行为,所以当妈妈靠近时,他们知道妈妈来照顾他们了,就慢慢停止啼哭。

婴儿就是这样通过妈妈稳定、重复的行为,来建立对妈妈的信任,然后逐渐建立对外部世界、对其他人的信任的。

从整体、长期来看,妈妈给孩子营造的是一个稳定的、温暖的家庭环境。这样,他们才会信任妈妈。

当他们信任妈妈,才敢于去探索新世界,才能发展出独立性。孩子都有好奇心,但是,在焦虑、惊吓的情况下,他不能积极学习,这个时候他大脑的任务是确保生存。只有在他感到安全的时候,才有可能去学习。

当他信任妈妈,他就知道,一旦有危险,我害怕了,就可以随时回到妈妈那里,妈妈会保护我,那我就不怕了。婴儿最初的安全感就开始建立了。他有了这样的安全感,就会大胆地去探索世界了。

所以妈妈给他的安全感,他跟妈妈的亲密关系,是他们独立的基础。

培养孩子的独立性,妈妈不要急着把孩子推开。急着让孩子离开你去适应新环境,你觉得这是在锻炼孩子,其实是在伤害孩子,伤害亲密的亲子关系。

有很多妈妈跟我说,孩子老找我玩,我就尽量让他自己去玩。这样做其实并不能培养孩子的独立性。

在孩子还在不断认识和建立跟妈妈的亲密关系的时候,急着培养孩子的独立性,急着把他推开,恰恰让他感到不确定,「妈妈到底是不是爱我」?所以他就会越发黏上来,越发要时时刻刻证明妈妈到底爱不爱我。

孩子需要寻求这样的关注。结果,妈妈的做法,既破坏了和孩子的亲密关系,又和想培养独立性的想法相去甚远。

自己睡觉,自己吃饭,自己玩,不要看表面的现象,不要去纠结这种小事情。关键是,要问问自己:

我和孩子的关系怎么样?

孩子能不能完全信任我?

孩子能不能把我当成安全基地?

我有没有给孩子温暖的支持和爱?

在孩子焦虑的时候,我有没有去帮助他减轻焦虑?

把这些问题都搞清楚了,把自己和孩子的关系都调整好了,根本不用担心孩子的独立性发展。

什么才是真正的独立

孩子的独立性是什么?不是他自己做事就说明他独立了。

大家问问自己,孩子自己睡觉,但是觉得内心是焦虑的,这种叫独立吗?

孩子自己去玩,看到妈妈在刷手机,他心里怀疑,妈妈是不是真的爱我,这叫独立吗?

这些不是真正的独立。

独立性的发展,有一定的过程。

首先,他得发展自我概念。3 个月的孩子都没有自我概念,讲什么独立性啊?自我概念的发展是逐步的过程。

两三岁,他们会这样描述自我:「我叫宝宝。」「我有一辆红色的卡车。」「我会刷牙。」他们先认识到自己的一些可以观察到的特点,比如,名字、拥有的玩具、会做的事情。

到三四岁的时候,逐步认识到自己的爱好和态度。三四岁的孩子会说,「我喜欢画画,我画画很好」;「我讲故事很好」。

五岁的孩子,会描述自己的个性,比如「我很友好」「我爱帮助别人」。

第二,他得发展能力感。也就是说,他得能自己做一些事情。他知道自己能够做到一些事情,能够对自己的行为负责,能够对自己的生活有一定的决定权。

如果父母包办代替,替孩子做很多事情,替孩子做很多决定,孩子往往对自己的能力认识不清。他不知道自己能够做到哪些事情,暂时还做不到哪些事情。

一个从来不知道自己能够做什么,不能做什么的人,怎么可能有独立感?

独立,从哪里来1独立和亲密相辅相成

刚才说过,在成人看来,独立和亲密是两件对立的事情。对于孩子来说,独立和亲密是一致的。

独立和亲密相辅相成,有了亲密才能更好地独立。怎么建立亲密的关系呢?上面已经说过,父母给孩子提供温暖的支持。

2尊重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

也就是说,父母尊重他的想法和感受。我家孩子五六岁时,就会说,妈妈,这是你的看法,我的想法是这样的。他不怕说出自己的想法,他也有机会说出自己的想法。有自己的想法,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,这是独立的基础。

如果只看重表面现象,只让孩子自己背个书包,自己去买个菜,在本质上却不尊重儿童是独立的个体;在思想上压制孩子,不允许孩子自由表达,不允许他们有自己的想法,那么这样的孩子很难有自己的见解,对自己的生活也难以有责任感,更谈不上独立的判断和人格。

尊重儿童的想法和选择,支持他们发表自己的见解,将引导他们逐步学会独立思考,有自己的主见,从而成为独立的人。

3确保安全,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

孩子需要父母的监护,一定要保证孩子的安全。让孩子独自留在家里,让孩子独自留在车里,这都是有安全隐患的。

有些人说,美国的父母注重孩子的独立性,让儿童自己去募捐,自己去卖东西。千万不可盲目效仿。

美国的父母非常注重孩子的安全。我们学校年年让孩子们挨家挨户卖东西去募捐,但是,每年筹款活动之前,都会给父母特别发一张通知,强调注意孩子的安全,绝对不能让孩子自己去募款,必须有家长陪同。

所以不必流于表面,也不必走形式。很多人常常流于表面形式地看待培养孩子的独立性。看到一些父母替孩子背书包,就痛心疾首,认为父母妨碍了孩子独立性的发展。

自己背书包是独立生活能力的体现,但是,有时候孩子的书包太重,帮孩子背一下也并不一定会损害孩子的独立能力。

孩子自己能上下学确实是独立生活能力的体现,但是,鉴于现在路上车多,坏人也多,去接送孩子也并不一定会损害孩子的独立能力。

关键是,在孩子能力范围内,在安全范围内,让孩子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和选择。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能力,循序渐进地发展自己的能力,慢慢对自己的生活负责,这样才能培养出独立性。?

最新文章
推荐文章
相关文章

热门标签

早教 独立思考

好妈妈网—如何做一个好妈妈|胎教早教育儿知识大全

备案号:

声明: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,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