给孩子零花钱 培养理财意识_行为习惯

时间:2020-06-04 18:40来源:作者:点击:

导读:

家长想培养孩子的理财意识,会给孩子零花钱。但是有些孩子的零花钱是想要就给,还是定期给好呢?父母对于孩子的零花钱要好好权衡喔。

孩子没有理财意识,父母给的零花钱,总是大手大脚很快就花完了。其实,孩子喜欢零花钱,家长应该好好引导,让孩子学会用钱。

随着人们生活水平越来越高,经济条件越来越好,孩子们的压岁钱也水涨船高,少则几百,多则几千,更有甚者上万。由于孩子的零花钱越来越多,他们也养成了乱花钱的习惯。

那么,作为家长,当孩子喜欢要零花钱的时候,你会怎么做呢?

1、给孩子准备好所需物品

孩子要求父母给予零花钱,无非是想买自己喜欢的东西。他们会编织各种谎言,说自己缺少必需品,所以需要钱买。为了避免孩子找这个的借口,父母一定要给孩子准备上学习文具、书本、生活日用品等所需物品。

如果孩子看到自己喜欢的东西,他非买不可的时候,父母就要学会用对比的方式,教导孩子购买“平靓正”的物品。

你可以暂时不满足他的需要,查找同类商品中,有没性价比更高的,教导孩子“货比三家”,最后再买他想要的东西给他。通过这样的教育,既可以让孩子学会忍耐和用钱习惯,也让孩子亲自学习用钱的技巧,可谓一举两得。

2、教育孩子钱财来之不易

有个朋友说:“6岁的儿子每天跟我要零花钱,只要零花钱一到手,眨眼间,他就花光了,一点也不知道心疼。我说了他好多次,可依然如故,如果不给,他就赖在地上大哭大闹,直到我给钱,他才罢休。儿子如此毫无节制地乱花钱,再这样下去,势必害了他。”

“为了让儿子知道挣钱不容易,同时也抑制他乱花钱的习惯,我和老婆商量后,决定带着儿子到乡下的爷爷奶奶家住几天。”没想到,他体验一把以后,乱花钱的习惯改了不少,他也知道艰苦环境下,钱是来之不易。

例外,你还可以给他讲一讲,从前那么些人是怎么吃苦,父母是怎样辛苦赚钱,让他知道一点酸甜苦辣,才会珍惜现在拥有的东西。

许多父母心疼孩子,不舍得让孩子吃苦,更别说让孩子自己去赚钱了。这种对孩子的过分保护,对于孩子的健康成长是没有多大益处的。温室里的花朵难以经受风雨的考验,只有有意识地对孩子进行磨砺,他们才能健康地成长。

当孩子还小的时候,父母可以要求他们在家里参加劳动,获得报酬,这种培养方法比较安全,也能起到一定的效果。

但在具体操作过程中,父母一定不能心疼孩子,必须坚持让他们完成任务才能支付报酬,让孩子体验到赚钱的辛苦。而且父母支付的报酬不能过高,劳动也不应该过于简单,否则,也难以产生教育的效果。

3、要养成勤俭节约的好脾气

父母作为孩子成长的“第一任老师”,在家庭教育上必须要做好榜样的作用。父母的一言一行都会成为孩子模仿和学习的对象。要孩子养成成勤俭节约的好脾气,父母的榜样作用同样不可忽视。

如果你想你的孩子懂得勤俭节约,你就要在日常生活中灌输他们这种思想,用你的行为和思想感染他。

家长以身作则勤俭节约、勤俭持家,对孩子的教育无疑是最好的。家长经常给孩子讲关于勤俭节约的故事,让孩子懂得美好生活是来之不易的。

在平日里要注意自己的行为是否做到了勤俭节约,在吃、穿、用等方面不和别人家孩子攀比,给孩子买衣服、玩具等讲究适用,不追求高档,不给孩子赠送昂贵礼品。家长在生活上注意节俭,不铺张浪费,给孩子做榜样。

4、教会孩子学理财

现在生活条件改善了,孩子手中的零花钱越来越多。如果孩子没节制地使用零花钱,给他们再多的钱都是没用的,而且还会养成他们铺张浪费的行为。

因此,培养孩子正确的消费观,让孩子知道把钱用在该用的地方,从小养成不乱花钱的好习惯,并引导孩子合理使用零花钱,养成储蓄的好习惯。

父母应该从小给孩子灌输正确的理财观念,教育他们正确地认识金钱和财富。财富并不总能给人带来幸福和快乐,但是幸福的人生需要财富的支持。

父母在培养、教育孩子理财时,不应该一味重视理财技能的培养,更要重视正确理财观念的树立。

因此,在培养孩子理财观念时,父母应该先有一个长远的目标。比如说,这笔钱是将来用于上学、婚嫁或者创业等等,然后围绕这个目标去理财。

在理财方式的选择上,压岁钱理财,首先要遵守一个原则,那就是低风险,因此,定期储蓄、基金定投、分红险等产品都是压岁钱理财的首选。

孩子应该从小就明白,钱不是万能的,不能让孩子掉进钱眼里。但是钱又是每个人生存于世的基本保障,因此,他们必须学会如何管理钱财,如何让钱“活”起来。

另外,父母可以鼓励孩子准备一个自己的记账本,把每一笔收入和支出都详细地列在本上,然后每个月或每周进行汇总,让他们反思每笔钱是否都花在该花的地方。只记账不反思,对孩子养成正确的理财习惯也是没有大作用的。

最新文章
推荐文章
相关文章

热门标签

好妈妈网—如何做一个好妈妈|胎教早教育儿知识大全

备案号:

声明: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,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